首页

美脚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9 05:23:30 作者:甘肃聚焦“银发餐桌”托起老年幸福滋味 浏览量:18650

  中新网兰州5月28日电 (记者 丁思)截至2024年底,甘肃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93.07万人,占20.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5.05万人,占13.63%;空巢、独居、高龄老年人比例逐年攀升,“吃饭难、做饭难”成为困扰老年人的现实问题。

  上述现象得到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的关注。5月27日至28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审议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甘肃省老年助餐服务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据介绍,按照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4月中下旬,该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社会建设领域省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先后赴甘肃兰州、白银、武威、庆阳4个市8个县(区),深入街道综合养老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餐饮商户、村级互助幸福院等场所,对全省老年助餐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多个部门、单位的情况汇报,征求意见建议。

2023年11月16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内,老年人排队就餐。(资料图)李亚龙 摄

  报告显示,目前,甘肃各地因地制宜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各地助餐服务正向城乡社区延伸,覆盖率逐步提升。政府加大投入增强供给,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统筹盘活闲置资源,利用现有设施场地,科学规划布局,完善老年食堂、助餐点、餐桌等设施配置。

  截至今年1月,甘肃共建设老年助餐点1074个(其中575个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占53.5%),通过整合升级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改造建成了32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优化功能布局,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全省月均服务老年人113万人次,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调研中发现,甘肃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显示,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甘肃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失能、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数量激增,就餐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持续运营面临挑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目前全省46.5%老年助餐点仍然采用“政府兜底+社区代管”传统模式,企业参与面临税费减免政策落地难、补贴标准低、盈利周期长等难题,致使市场主体参与意愿薄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需求和困难,以普惠性、多样性发展为路径,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持续完善服务网络,不断提高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和水平。

  聚焦“一餐热饭”,托起老年人的“舌尖幸福”。对此,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建议,强化政策执行构建长效机制,要充分认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机制;坚持精准施策增强供给能力;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持续运营;严格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良性发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支持老年助餐服务的良好环境。(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科网股领跑 港股重上17000点水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2024年重庆市产业创新大会举行 码上科服平台上线

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消息,当日上午,夏宝龙到黄大仙区与地区人士共进早餐,了解地区开展为民服务情况,并到深水埗区实地考察特区政府为基层家庭设立的“社区客厅”项目。之后,夏宝龙在特区政府总部与香港大律师公会和香港律师会代表进行座谈。下午,夏宝龙在特区政府总部与香港主要传媒高层人士和知名时事评论员代表见面交流。(完)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济师齐美胜接受审查调查

日本法律规定,在半径600米的范围内,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至少以300米为最低安全高度。然而,美军直升机在飞跃人口稠密区时高度低于200米。

浙江杭州释政策强信心 助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依法与有条件的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有关企业应当根据协议,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求,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并确保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里,育种创新正攻关。在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高通量分子检测让育种精准度越来越高。科技工作者在七八个月内创制数十万株育种材料,两到三年可推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